群眾智造,共享創新
充滿活力的公民所集結的資源與智慧,是翻轉未來的最佳機會。
在 2021 年秋天的 ⟪史丹佛社會創新評論⟫ 中,來自德國的 Johanna Mair & Thomas Gegenhuber 認為:在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中,人類需要務實、彈性與規模化(pragmatic, flexible, and scalable) 的模式,來重振社會的基礎建設。兩位教授直指:「我們需要在透過數位科技形塑群體行動的基礎上,展開社會創新實驗。」
對於這段話,我深有同感。在臺灣,我們透過社會群眾與政府部門協力,齊聚各方意見和數位技術後,落實為具體的成果。例如簡訊實聯制、公費疫苗預約系統以及五倍券,都是在多方利益關係人協作下,誕生的社會創新。
正如英國經濟學家 Geoff Mulgan(周若剛)博士所說:在資訊科技的普及下,自由開放環境中的公民社會,充滿活力的公民所集結的資源與智慧,是翻轉未來的最佳機會。不論是創新創業的組織,或是使用手機掃描實聯制的群眾,都能貢獻己力、改變社會,這正是「集體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的最佳例證。
因此,在「社會創新實驗中心」四周年慶,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將主題命名為「群眾智造」,凸顯群體行動的智慧集結,突破傳統部門的分工困境,並透過跨領域連結,為社會問題提出可實踐的解決方案。
以「群眾智造」之名,這次周年慶的初衷,是成為讓眾人都能暢所欲言、創意匯聚的樞紐。11/26 起為時三天,除了工作坊、實境解謎遊戲、音樂會等實體活動,更有亞太社會創新合作獎的經驗分享、臺灣社創團隊的 Demo 交流,以及政府推動企業責任消費的成效在內的講座,都會結合線上線下,在社創中心實體和線上空間交互進行。
此外,這次的社創市集及展覽,也首次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全面移師 Gather Town 舉行。從 11/26 開始,24 小時不間斷。我認為這個做法體現了「Reality is just another window」這句話,任何人隨時都可以進入 Gather Town 這個現實中逛攤位,也可以隨時切換到線下走進社創中心。每個人都可以設定自己的空間、創造獨一無二的現實,這也就是「共享實境」(Shared Reality)的核心概念。
如同 Mair & Gegenhuber 教授所言,透過數位科技形塑群體行動,促使社會創新邁向下個階段;社會創新實驗中心的週年慶,透過一系列活動跨越空間藩籬,打造成虛實整合的實踐場域,從臺灣社會創新組織的實體據點出發,成為世界社會創新在此匯聚交流的實驗場。11 月 26 日至 28 日「群眾智造」,歡迎你一起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