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創涵融的「多元宇宙」
每個人保持自主又能互相連結,彼此充份體驗共同在場的感受,進而共創「前人未至之境」。
近來,元宇宙(Metaverse)成為熱門話題。目前所知的概念,是在虛擬的世界裡,任何人都有機會以自己的化身出現。換言之,許多發生在現實社會中的互動,都可以在其中完成。雖然目前還未實現,不過這個概念已經受到廣泛的關注和討論,也有人直接問我,這真的是人類的未來嗎?
我的回答是:如同「網際」網路是以多元的網路拓樸所組成,臺灣模式發展出的「多元」宇宙(Plurality),或許是更有想像力的另種可能。
什麼是多元宇宙?我認為,它就是多元社會的延伸:每個人都可以自己設定空間、發起想做的事情,超越場地和時間的限制,共同創造適合彼此的互動模式。
多元宇宙的核心價值,是「共創」的自由。實現 Web 3 的新興科技工具,往往是大家爭論新世界的重點。不過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從「人」出發,透過適當的技術和工具,讓彼此可以順暢交流、進而凝聚共識、找出問題,才能開創出符合需求的場景。好比說我在演講時經常使用的 sli.do 平台,不管身在何方,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表達自己的看法或問題。如果贊同別人的發言,大家可以對其按讚,越多讚數可讓大家知道彼此的想法,也讓眾人智慧互相激發出更多元的思考和連結。
臺灣模式,讓全世界看見「共創」可以達到的成果。過去兩年來,我們防疫有成,包括「口罩供需平台」和「1922 簡訊實聯制」,都是透過跨部門協力行動,設計出獨步全球的防疫機制;即將邁向第五年的總統盃黑客松,每次都有數以千計的社會創業家、基層公務員,以及來自各國的團隊參與。從政府、私部門到公民社群,無數個「小宇宙」透過線上和線下的激盪,所連結而成的夥伴關係,就是多元宇宙的典範。
多元宇宙會不會取代現實生活?我認為,多元宇宙的另個核心精神在於「涵融」。就像簡訊實聯制即使已成為主流,我們仍然希望店家保有紙本的選項,讓有需求的人自主選擇,彼此不相傷害、持續共存。每個人保持自主又能互相連結,彼此充份體驗共同在場的感受,進而共創「前人未至之境」。
從此開始,我們將持續透過基礎建設與創新機制,持續導入適切的數位工具和開放思維,讓連結「共創」相同願景、「涵融」不同意見的多元宇宙,持續開展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