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初,我到臺中與來自 15 國、超過 30 位的國際講者,一起參加「明日亞洲」亞太社會企業高峰會。這場由社企流、喜憨兒基金會、以立國際主辦,吸引上千人參與的盛會,讓我看見臺灣和世界的連結。

🐟 會場內外,30 多個場次、60 多個展攤,都讓我有不同的驚豔和啟發。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與「幸運小鐵魚」創辦人 Gavin Armstrong 的對談。會前,我向 Gavin 詢問個人簡介時,他絲毫不談自己,完全將焦點放在全世界缺鐵問題的嚴重性上。

🍀 這樣的態度也反映在幸運小鐵魚的經營上,也就是與民眾一起集思廣益、找尋切合當地的解決方案——例如他們在柬埔寨建立的標誌「魚」,到了素食者居多的印度,就改成「樹葉」的造型。這樣細緻的照顧,見微知著地落實了「聚焦於社會問題、藉問題激發創新、讓創新帶領事業」的社創精神。

🍐 同樣的感受,也來自我看到臺中在地的「梨想生活」團隊,他們結合設計、小農等社企夥伴,將高接梨的廢棄梨梗,變身為別具巧思的筆枝,解決因焚燒梨梗產生的空汙問題。社企市集串起了在地農業、工藝、文創等生態系,讓世界各地的朋友看見臺灣的生命厚度和社會連結。

🔗 另外,這次高峰會成功地讓各界的講者,環繞著銀髮、食農、環保綠能、弱勢就業等社會議題現身說法,不但分享了社會創新如何改變自己的生命,也讓參與者從互補的角度提出實例。這樣的討論讓議題更為立體,也促使參加的人,更了解如何結合多方力量,呼應永續發展目標裡「跨部門夥伴關係」(SDG 17.17)的理念。

💝 我在跨部門座談時,提出這樣的比喻:政府各機關,就像是一個個 NPO(非營利組織)。我們的使命之一,就是認識共同解決社會問題的朋友,幫忙解決大家的問題。

🌄 就像陳建仁副總統在致詞時所說的,政府正在與各界共同規劃未來數年的「社會創新行動方案」,期待能透過「價值培育、資金取得、創新育成、法規調適、推動擴展、國際連結」等策略,繼續整合跨部會資源、協助有志於創新的朋友,為社會問題尋找共同的解方。而我,很高興也是其中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