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車單,是使用公務車輛時需要填寫的單據。一張小小的單據上,從申請人姓名、派車用途,到司機填寫的行駛時間、里程數、加油量等,欄位多達幾十處,最後繳到管理單位,還要再登打進系統,以供日後查找。

在數位化之後,這段行政程序轉到線上處理,可以省掉人工登打的時間,但對於不習慣手機輸入的司機們來說,卻很困擾。

從紙本過渡到數位,這是最常見的問題:解決了一方的問題,卻加重負擔到另外一方頭上,但兩方都有發言權,這時候該怎麼辦?

首長想瞭解第一線的經驗,以往多使用焦點訪談,或是員工投遞部長信箱、反應意見,但即使抽出時間逐一看完,往往也難以找到雙方都滿意的解法。

那就聽聽看大家怎麼說吧!

「my moda」是數位部的一套內部民主系統,近六百位同仁都能提出創新提案,或對於當前施政面臨的問題,提出具體有效的解方。在討論平台上,十個工作天內若獲得三十個讚,就交由相關單位研究可行性,強化提案內容後,再給同仁們表決。

經過五個工作天的投票日後,若有獲得一百票同意,該提案就會上每個月的部長直播,進一步與大家討論、說明辦理情形,參與者可以匿名線上提問,獲得共識後,提案才會被採用。

我們做數位轉型時,最擔心的就是,不曉得實際的需求是什麼,一昧地由上而下,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製造新的問題。

但是,若能先知道,有超過六分之一的同仁都有某些共同需求,就能直接對症下藥,先解決多數人的問題。

回到派車單的例子,需求者的共同希望就是省力,但是解法不同。大家在討論平台上、直播現場,都能提出意見,看採用哪些新的基礎,才能兼顧多方利益。

該案最終拍板:導入 OCR(電腦識別文字)技術,讓司機仍可選擇用手寫,因為與其拍里程儀表板的數字上傳,對司機來說,還是寫幾個字最快。

但是後面的處理程序全面數位化,靠的則是生成式AI,自動擷取紙本上的欄位,也就毋須再請專人登打。

將這些派車單數位化後,經過統計與分析,就能形成更多的創新提案。例如從派車原因看,頻率最高的是送密件公文,來進一步思考:密件公文要如何透過端對端加密,全面導入線上簽核,才能更加省時?

透過內部民主機制,使用者與新科技間的磨合逐漸平順,讓一紙最基本的派車單,都有了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