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專欄:心難過?線上諮商時代來臨
從今年開始,不用出門也可以諮商了。
⚕️ 這些年,心理健康成為大眾關注的領域,無論網路上的社群資源,或是專業心理師提供的諮商服務,都已是稀鬆平常的事。
👩⚕️ 值得高興的是,從今年開始,不用出門也可以諮商了。去年 12 月,衛福部公布《心理師執行通訊心理諮商作業原則》,醫療機構、心理治療所、心理諮商所提出計畫、經各地主管機關核准後,就可以實施。換句話說,只要機構經過許可,無論個案身在何處,都能進行諮商。
🎨 這一切源自於 2017 年時,國發會主動在民間的 vTaiwan 平台上,提出「醫師、心理師透過網路平台提供服務」法規調適案,透過平台徵求包括心理師、律師和諮商民眾等各方意見,從中盤點法規、調整方向。
🗃️ 在 vTaiwan 社群討論的基礎上,2018 年 5 月,衛福部公告《通訊診療辦法》,首先放寬遠距醫療的照護對象與模式。與此同時,心理師的法規研議,則透過經濟部的《創新法規沙盒平台》持續進行。
👨⚕️ 例如,《心理師法》規定「心理師執業需以一處為限」,但並未限定個案所在的地點。對此,包括諮商心理師和臨床心理師公會,以及相關的網路平台、社群,也根據自身專業提供注意事項,讓遠距諮商在合乎法規之餘,也能安全、確實、有效,保護參與者的權益。
🇫🇷 在我的個人經驗裡,遠距作為會面的輔助,確實有相當好的成效。從 2012 年開始,直到 2017 年初,我透過半近端、半遠端的方式和法國精神分析師同步工作,每半年實體會面一次,其餘時間每週四天透過網路視訊對話,每次 45 分鐘。
💺 古典精神分析的做法,是一個人躺在長椅上,想到什麼就講什麼,另一個人專心聆聽。這個方式雖然與心理諮商不同,但仍有相似之處。對我來說,能持續與專業聆聽者分享,這樣認真被傾聽的過程,就是非常療癒的事。其中最關鍵的是,要如何透過遠端連線,來達到「共同在場」的感受。
💝 透過 vTaiwan 平台和沙盒機制,所有利害關係人一起「從放話到對話」,為這個時代完成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每個人無論身在何方,都能找到可以傾訴的專業諮商師,讓自己的心理健康,受到認真的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