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故宮」,你會想到什麼?是豐富璀璨的典藏,莊嚴肅穆的院區,還是承載著悠久歷史遺緒,又能與時俱進,敢於擁抱開放與協作精神的國際級博物館?

💡 從上個月起,我的辦公室(PDIS,行政院公共數位創新空間)在故宮吳密察院長的邀請下,已正式啟動與故宮的協作案。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我們將協助故宮針對現場自動購票、線上預約購票,與進場動線等項目,進行重新設計。透過訪談多方利害關係人;與使用者進行完整紀錄的協作討論;決標前納入全流程測試等程序,讓故宮從明年開始,就能更貼近使用者的真實感受,提供遊客便利而舒適的購票體驗。

📖 這是故宮在開放與協作的道路上,再次跨出的一步。前年七月,在時任林正儀院長的推動下,故宮以開放資料的形式,將七萬多張的文物圖檔公開上網,任何人都可以無償下載使用。在後面兩任院長陳其南與吳密察的接棒延續下,至今開放數量已累積達十萬多張。雖然與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或是荷蘭國家博物館相比,速度與數量仍待持續加強,不過,放眼亞洲鄰近同等級的博物館,故宮已是走在前端,極具示範意義。後續,故宮也將在前瞻基礎建設預算的支持下,持續擴大與深化開放資料的質量,值得大家拭目以待。

🔮 此外,故宮對於新媒體的創新應用,也是別出心裁。前年二月,我「附身」在一個能夠自由移動,而且配備 360 度全景鏡頭的機器人身上,初次參訪故宮南院,與林正儀院長以及數百位同時在線,或是事後觀看錄影的民眾,一同欣賞了在台灣難得一見的「日本美術之最—東京・九州國立博物館精品展」。對我來說,這樣跳脫時間與空間限制的參觀經驗,絕對足以成為故宮提高公共性、樹立新典範的嶄新途徑。

🌈 故宮的精華,在於典藏中的恆久不變,抓住了歷史上轉瞬即逝的美;在此同時,如何順應潮流,讓更多觀眾能夠透過多元的方式親近、了解故宮,這不僅是一個應該把握的機會,也是實現改變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