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組織 CIVICUS 每年和全球 20 多個區域夥伴,調查全球的公民活動空間自由度,臺灣已連續三年被評為「完全開放」,在今年的 CIVICUS Monitor 上,我國是亞洲唯一的綠色亮點。

我國的民主成果從何而來?關鍵在於,臺灣網路與民主的進程,打從開始就是同步發展。從 1987 解嚴到 1996 首次總統直選的十年,正是個人電腦到全球資訊網普及的十年。對臺灣人來說,民主就像社會技術一樣,必須透過所有人共同協力,才得以更加豐富。

因此,我國政府始終堅持「寬頻人權」:透過數位基礎建設,降低公民科技的成本。我們的網路設施,讓任何人就算在臺灣最高峰玉山,都可以開直播。我們相信,開放且不受鉗制的言論環境,是讓數位民主開花結果的土壤。

由於臺灣兩千三百萬人已經習慣將網際網路作為公共討論空間,所以,我們不必封城也能防疫,不必下架就能核實。舉例來說,早在 2019 年底,疫情訊息剛剛開始傳播時,致力於公眾議題的社群網路,就已經熱烈討論,使我們快速掌握方向,得以超前部署。

面對接踵而來的挑戰,數位民主已經被驗證為最有效的解法,「簡訊實聯制」就是很好的例子。

為了杜絕大規模社區傳染的路徑,疫調必須快速有效地掌握確診者的足跡,如果不能提供可信的資料以備追蹤,將會形成防疫漏洞,但這往往會和隱私形成衝突。若政府強制命令使用某款手機軟體,可能會適得其反。因此,「實聯制」並未集中管理資料或交給跨國公司控制,而是與社會部門一起尋求解方。

今年中,臺灣公民科技社群 g0v 的朋友們,開發出透過簡訊協助疫調的機制;政府與民間互相協力,與電信業者在一週內開發佈署完成「1922 簡訊實聯制」。

任何人只要掃描該場所的 QR Code,送出簡訊給 1922,就可以留存行程紀錄,讓疫調人員必要時可以從系統調閱資料,精準比對確診者和接觸者的足跡,而無需向場所揭露任何隱私資訊。

如果沒有堅強互信的夥伴關係,協作不可能如此順利。當然,我們仍應照顧長者和視障朋友的需求;原本的紙本紀錄、蓋章替代填寫等方式,仍然涵容留存,並行不悖。

疫調人員申請查詢特定門號,是透過疫調輔助平台申請該門號的足跡紀錄。門號持有者可以在 SMS.1922 平台上,反向查詢「哪個單位的疫調人員,在何時查過這支手機門號」;在 28 天後,紀錄都將全數刪除。

起源自社群的簡訊實聯制,始終秉持個人資料自主的精神,因此在新的挑戰出現時,我們便能及時回應。例如,先前有位法官在審核警察單位提出的搜索票聲請時,發現卷證出現實聯制的簡訊。幸好多方分散式儲存的設計,使警方不致於取得簡訊代碼和場所的對應表。

在法官拒簽搜索票,並公開質疑其合法性後,法務部隨即作出解釋:簡訊實聯制不在《通訊保障及監察法》調取或監聽的範圍,因此不應該被用於執法目的,以確保公民社群的原意。

「民治」是民主的原意。面對全球疫情與假訊息的危害,臺灣模式向世界展示「公民・政府・私部門」夥伴關係,如何形塑數位民主:開放民眾參與公共政策,公民社會便可以快速凝聚價值,進而開展創新解法,為全球貢獻心力。


「數位基礎設施」的概念,就像可靠的水、電、道路等基礎設施,讓生活便利安心,數位領域的公民基礎設施,也讓民主便利安心。

舉例來說,公民科技社群在 2015 年發展出低成本的微型感測裝置「空氣盒子」,現在遍及各地學校、自家陽台。公民科學不只補足了政府的有限能力,也是資料素養、環境教育的最佳案例。隔年,臺灣政府推出「民生公共物聯網」,首次將數位納入前瞻基礎建設預算,從開始的兩千個裝置,如今已有數以萬計的設備。

在資料共享後,如何以數位科技凝聚共識,也是重要投資。舉例來說,2015 年 Uber 進入臺灣後,廣受乘客歡迎,但也引發計程車業者反彈,在 g0v 社群協助下,臺灣政府運用開源軟體 pol.is 邀請關心此議題的利害關係人,共同聚焦討論,而我們從此經驗學到,看似分歧對立的公共議題,往往蘊含相當多的共享價值。例如「安全」是參與者的共同價值,必須具備職業駕照、保險及納稅,就是基本共識——這些討論最終都凝聚成 2016 年的《多元化計程車方案》。

跨國的討論也能運用同樣方式協作,例如去年臺美的「『智』同道合 – 數位對話」,以及「台美防疫松 cohack」,都使用互動式數位工具「Pol.is」,讓參與者在視覺化的意見光譜中,看見自己的想法與其他人的相對位置,進而思考和共創出一個「夠好」的共識。

最後,讓社會創新能迅速擴散的機制,更是重要的民主投資。臺灣的總統盃黑客松已經連續舉辦四年,每次都有數以千計的社會創業家、基層公務員,以及來自數十國的團隊參與,為我們的公共數位設施做出貢獻。每年最終會選出五個卓越團隊,由總統授獎,並在下個年度獲得支持。

所以,我想以臺灣的經驗,呼籲所有的自由國家,投資公民科技以強化民主。正如我們在國家聲明中說的:「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作為民主國家,我們必須信任我們的公民 — 臺灣可以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