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參與的關鍵網絡 ─ 開放政府聯絡人
實質議題協力前的情感交流,在遠距線上成為新常態後,更加不可或缺。
行政院從 2016 年成立「公共數位創新空間」(PDIS)後,每年召開共識營邀請跨部會「開放政府聯絡人」(Participation Officer, PO)參加,走過五年至今,PO 制度已有了更開展的風貌。
為了落實「開放政府」精神,目前運作的流程之一,是在行政院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Join 平臺) 的「提點子」專區,開放民眾提案,只要有 5000 人連署,再進入 PO 月會進行投票,即可選出議題召開協作會議,邀請人民和相關部會一起討論、凝聚各方共識。除了來自民眾的提案外,也鼓勵部會自行提案。
PO 們總計辦理過 90 場協作會議,包括「報稅軟體難用到爆炸」連署案、「終止神豬重量比賽」連署案、「向海致敬」漁港劃設釣魚區、「向山致敬」為登山者打造一站式服務等,透過 PO 的努力,成果一一展現。
隨著開放政府業務的擴大與深化,越來越多部會所屬的三級機關,主動指派公關、綜規、管考、資訊等業務的專責人員,一起擔任 PO。32 個部會的 PO 人數,也從第一年 40 多位,到現在接近百人。
每年年初,是新一屆 PO(包括初、續任)報到的時間點。今年,我們決定先讓新舊 PO 交個朋友,透過熟悉彼此,形塑成緊密溝通的網絡(PO Network),搭起合作的橋樑,為未來一年的協作,打下好的基礎。
今年的交流會主題是「我們先交朋友就好」,地點也選擇在明亮通風、無拘無束的社會創新實驗中心,跟大家平常開會的行政院氛圍截然不同。從新 PO 自我介紹作為引子,接著 PO 們就自然地開聊了……活動不設議程,以自發、舒適、互動的方式進行。
為什麼要費心設計時間空間來「開聊」?因為,初來乍到的 PO,除了本職業務,更要學習不熟悉的開放溝通任務,心中難免忐忑。此時,先有資深的 PO 導引,話題不設限地現身說法,分享對機關內外溝通的經驗,有助於快速了解 PO 的角色設定。
當日活動安排,每一組都有母雞帶著小雞,大家熱絡交流自己喜愛的話題,PDIS 同仁從旁聆聽。在分享中,只要提出疑問,就會有人回應,即時最後答案不盡滿意,但每個人表達的想法一定有人在專注傾聽,這樣的切身體驗,也正是開放政府的基本精神。
舉例來說,就有初次擔任的 PO 提問:業務量是不是會增加?萬一協作沒有凝聚出共同價值,機關會如何反應?在協作的過程當中,公開透明的作法,與公務人員傳統上擔任防弊的角色,如何從互相衝擊,逐漸成為互補的關係?
也有資深 PO 聊到:如何主動邀請利害關係人參與協作會議,而不只是找已經認識的專家學者參與;更有人提到主持會議的功力如何精進、怎麼樣讓多元意見可以充分表達。
畢竟,在公部門與大眾之間,如果缺乏互信、導致議題失焦,最終付出的是巨大的社會成本。而開放政府「充份表達想法、傾聽不同立場、協力找出共識」的過程,需要長時間的投注,可說是鐵杵磨成繡花針的工作,其中 PO 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擔任深耕開放政府的「種子」,轉譯各方行動者的需求,搭起溝通的橋樑。
一場輕鬆不設限的交流對話,讓 PO 之間彼此熟識、建立互助的網絡,轉而在接下來的任務中能信任民眾的參與、共同磨合出適合討論的核心問題,導入主持技術與科技工具,落實「不是吵糖吃,而是進廚房一起炒糖吃」的共創精神,設法解決——雖然未必能畢其功於一役,但只要達成「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初步共識,便能為未來創造更多的空間,讓公共政策朝著更符合各方需求、更可行、更創新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