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參與,攜手共創
進入政府內實際參與政策,也逐漸成為青年朋友的日常。
臺灣群山環繞,登山活動盛行,以往在出發前,山友需在營建署國家公園入園申請、警政署入山申請、林務局山屋與自然保留區申請等四套獨立系統中,反覆輸入幾乎相同的資料,多年來都讓山友們傷透腦筋。
這個問題在青年朋友的貢獻下,出現了改變契機。2019 年,在我的辦公室辦理的「青年學生體檢政府網站計畫」(Rescue Action by Youth, RAY) 中,其中一組見習生設計出登山網站的原型,扭轉了長久以來為人詬病的使用者體驗。行政院隨後推出的「臺灣登山申請一站式服務網」,就是在這群青年朋友的優秀設計引導下,與各機關一起協作出來的成果。
這次協作經驗讓我體會到:青年朋友往往最容易感同身受社會現存的問題,也能確切提供解法;然而,有心貢獻的朋友,往往囿於資源不足而難以施展。此時,政府若能提出溝通管道、連結社群支持,就能讓這些好主意有更多實現的可能。
例如,在國發會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Join.gov.tw)上,2017 便曾經出現禁用塑膠吸管的提案,很快就突破連署門檻,後來大家才發現,連署提案的王宣茹,是一位 16 歲的高中生。她不但成功透過網路凝聚力量,逐步實現限用塑膠吸管的倡議,今年更成為行政院「開放政府國家行動方案推動小組」的第一屆委員。
於此同時,上千位青年朋友提案倡議下修民法成年年齡,也獲得行政院的支持,於 2020 年 8 月 13 日院會通過《民法》等 38 項法案的修正,將成年年齡自 20 歲下修為 18 歲(選舉投票權則是循修憲程序討論)——這些都是青年自主發聲的體現。
時至今日,進入政府內實際參與政策,也逐漸成為青年朋友的日常。2016 年行政院設立青年諮詢委員會,從「reverse mentor(見習顧問)」的理念出發,不僅讓青年朋友進入院內與各部會協作,進而給予建言、為政府指出未來的方向。
青諮委員來自社會各領域背景,往往具有第一手實務經驗,對於串聯產官學研社各部門以解決社會問題和參與地方發展,常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舉例來說,第一屆的 Valagas Gadeljeman(胡哲豪)委員倡議大專院校應推動性別友善廁所,便獲教育部支持,在進行全國普查後納入補助指標;黃偉翔委員在擔任第二屆青諮委員時,提案讓國際技能競賽(WorldSkills Competitions, WSC)國手參與國慶遊行,這項建議旋即獲得行政院支持,讓蜚聲國際的技職國手,能受到國人的肯定。
「萬事萬物都有缺口,缺口就是光的入口。」對我來說,青年朋友的創意和活力,就是解決社會問題的那道光。我期待未來有更多青年朋友加入協作的行列,讓政府的力量推動各位的向量,一起編織出永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