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搶買加上地緣政治處境,臺灣的每支疫苗都得來不易。與往年的接種不同,這次我們不僅需要考量民眾對各廠牌的接受度、施打意願、時間、地點,更必須隨著疫苗到貨的時間、數量、廠牌,評估最有利於整體防疫的布局。

七月上線的「1922 疫苗登記、預約平台」,就是在必須兼顧如此複雜的考量下建置而生。不同於流感疫苗,按戶籍地規畫、排序施打就好,平台必須按疫苗種類、數量、廠牌,同時考量民眾對疫苗廠牌接受度、施打意願、施打時間、施打地點,才能精準有效配發。

平台的設計架構,是讓需求端及供給端能無縫接軌,好讓每支珍貴疫苗都能在最短的時間裡被接種完成。因此,在系統規劃時,我們特別著重幾點核心原則:

  • 首先,要盡量滿足地方政府執行面需求,為了避免地方政府之間的需求出現互相矛盾,事前要跟地方多次對話、達成共識。
  • 其次,民眾要能充分表達對疫苗廠牌、時間及地點的意願,更重要的是隨著不同廠牌的到貨,保持隨時調整的空間。
  • 此外,對於工作地、居住地和戶籍地不同的民眾來說,更要避免因接種疫苗南來北往,而帶來的染疫風險。

如何兼顧這些原則,確實是一項挑戰。所幸,地方政府全力動員配合,採用電話預約、臨櫃登記、村鄰里長幹事代為協助民眾預約等等措施,盡其所能通知民眾,成功完成使命。

隨著疫苗到貨量愈來愈穩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開始擴大施打疫苗對象,開放合法停、居留但無健保卡外籍人士接種疫苗,也規劃逐步開放未滿 18 歲的青少年,以及有戶籍無健保身分者。

在這項政策下,系統資料流納入外交部、移民署及內政部等跨機關資料,首次整合成單一窗口,採用統一證號、護照號碼、入出境許可證號登入。每天的統計數據,也以開放資料的方式,讓各界能即時參考。

讓我們高興的是,各地衛生局、民政局陸續反應,系統上路確實能改善過去施種疫苗時,挨家挨戶發送通知單的時間與人力。不但可以避免不小心混打,對施打站人力、物力也能精準調配,讓施打站原來約 40~50% 的接種率,大大提高至超過 90%。

不可諱言,在實務狀況中,中央也持續接收到地方政府第一線同仁反應,面對系統上線前已接種第一劑的民眾,需要因應重複預約,以及須費時費力彙整名冊等問題;更有許多民眾反應意願登記、預約疫苗不易理解,並提出改善的想法。對每個具體的建議,我們都仔細評估調整,讓接種流程更加順暢。

冷硬的系統,因著人的執行操作,我們也接收到暖心的回應,例如很多孩子主動協助父母上線登記、預約,串起親情連結,也成為平時不常對話親子的話題。雖然疫情迫使我們受限環境,卻也讓我們重新看見、珍惜周圍的親朋好友。很期待在各界合力下,疫情能快快獲得控制,讓大家恢復正常活動,自在地面對面聊天、聚餐,享受人際關係幸福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