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是臺灣發展開放資料的重要里程碑,是「政府資料開放平臺」上線滿十年的日子。如今,平臺已開放超過五萬五千筆資料集,瀏覽量超過一億一千三百萬次、下載量超過一千九百萬次。

歷年來在開放資料的基礎上,出現了許多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意應用,例如結合雨量示警的灌溉機制、幫助漁農養殖文蛤而開發的智慧系統,都是近年參賽者在資料應用比賽提出的好點子。

支撐這些點子成功的關鍵,就是各機關持續釋出的各類「高應用價值」資料。

過去,許多富含公益價值的高價值應用資料,如氣象觀測和救災資源等,往往礙於法規限制和運算限制,無法輕易對外釋出。十年來,政府持續排除萬難,將資料提供大眾使用。

例如,中央氣象局在二〇二二年公布的「氣象資源創新應用方案」,開放法人、企業申請高精度的氣象資料和資源,不只讓氣象預報有機會變得更精準,後續發展出個別場域的氣象、海流等分析,也可以提供漁業和航運等產業進一步應用。

此案例完整呈現了,高價值應用資料有機會連結不同產業和專業。數位部也在徵求各部會和大眾意見後,在政府資料開放平臺,開設了「高應用價值主題專區」。

有別於過去以業務或機關作為分類依據,我們根據社會價值和資料內容區分「主題」,首先歸類出氣候環境、災害防救、交通運輸、健康醫療、能源管理、社會救助等六項資料集。主題式的規劃,不只有助於查找資料,也能讓不同資料的關聯一覽無遺,激發更多協作。

以「氣候環境」資料集為例,就可以為淨零轉型作出貢獻。「淨零」的目標,是讓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極小化,並且透過負碳技術、森林碳匯等方法抵銷排放。呼應二〇二一年聯合國《格拉斯哥氣候協定》,臺灣也在去年三月提出「二〇五〇淨零排放路徑」,並在今年正式施行《氣候變遷因應法》。

今年總統盃黑客松國際松的主題,「#FreeTheFuture: Open, Digital & Green」,結合了民主溝通、資料應用,以及達成淨零碳排三大主軸,就是跨領域資料交互使用的最佳機會。

地球的自然資源,往往因為人類過度利用,留給後代的越來越少,因此被視為競爭財。但開放資料正好相反,它是一種「反競爭財(anti-rival good)」,越分享,價值就越高,對自己和世界都有貢獻。

數位部將持續開放和促進公益性的資料和數據應用,協助稀缺的地球資源獲得永續利用,也歡迎更多朋友加入我們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