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四島立即列禁漁區?數位落差致漁民誤會
2017年11月3日舉辦了開放政府聯絡人協作會議,就「東西吉廊道劃設禁漁區」議題做討論。經過會場討論,當地漁民與潛水愛好者均同意永續漁業的重要,不過後續該如何進行,大家仍有不同的想像。
2017 年 11 月 3 日舉辦了開放政府聯絡人協作會議,就「東西吉廊道劃設禁漁區」議題做討論。經過會場討論,當地漁民與潛水愛好者均同意永續漁業的重要,不過後續該如何進行,大家仍有不同的想像。
由於會議受到許多在地居民的關心,因此這次開設了第一和第二會場。第一會場由專案顧問張芳睿主持會議,讓各方利害關係人可以一起對議題進行協作;第二會場則由政委唐鳳主持,開設公民論壇,供在地的居民陳述自己的意見,並以 sli.do 的方式,將意見回饋至第一會場。
強化保育,需投注資源以加強執法
當地漁會的朋友說,三年前海洋國家公園設立時,公聽會只有聆聽意見,卻沒有因為大家不同的意見,而調整作法,這讓很多漁民不高興。再者,很多當時海洋公園成立時的承諾還沒有完成,現在又要討論「禁漁區」,讓很多漁民感到憤怒。
經過現場討論,大家發現除了「完全禁漁區」之外,其實保育漁類還有很多方式,比如可以限制漁具、漁法、或是在特定的漁區進行禁止等等;執法方面,大家也發現海巡、保七總隊由於資源有限,導致執法能量不足。
在當地執法的蕭再泉小隊長指出,海洋國家公園在東吉島有駐地與三位警察,要執法相對容易,但在東西嶼坪則鞭長莫及。東西嶼坪常常出現違法電魚、以底刺網進行捕撈,因此雖然與東西吉廊道一樣為底刺網禁止區,但至今魚群仍未復育。
中國鐵殼漁船在 10 級風浪時仍可捕魚,但第八海巡署由於船隻大小問題,9 級風浪就無法出海;因此有人提議應當在七美派駐海巡,才能有效打擊中國鐵殼漁船越界到澎湖海域捕魚,破壞生態;但海巡署的同仁表示,這需要投入更多資源,才能真的在七美建設駐點。大家發現,唯有投注更多資源,才能讓當地的員警、海巡有能力執法。
對於「應該進一步調查當地物種」的共識,漁業署的同仁也同意強化研究工作,希望能進一步瞭解洄游魚類的生態習性,作為未來漁業永續發展的基礎。
這些意見都已經收集在數位白板上,在下週的政務會議時,由唐鳳向行政院長與相關首長報告,讓大家理解議題背後的脈絡,未來在推動相關政策時,才知道要考量哪些問題。
雙會場設計,資訊傳遞仍有落差
今日採訪的記者指出,第一會場有收到正式的公文通知,有機會在場內全程表達意見,但第二會場也有漁民團體用傳統的方式抗議、表達他們的訴求。雖然他們的聲音並未即時傳遞到第一會場,不過因為漁民也有派代表到第一會場,因此狀況還好。
政府同仁也指出,分兩個會場的方式有好有壞。好處方面,第一會場可以好好討論議題,第二會場可以處理漁民的感受。不過,從第二會場到第一會場之間的資訊傳遞,受限於時空環境,確實有改進的空間。
當地漁會的朋友表示,會議公文應該早點提供,讓他們有時間可以收集在地漁民的聲音。孫繼智也建議,議題公文上應該附上議題背景說明。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這樣長期投入議題,沒有背景資料,會議參與品質就會降低。如果提早請大家提供意見,透過意見整理的過程,大家也能釐清自己的看法,會議上的發言會更精準,而不是到場了才在發想。
主持方面,有位與會的鄉長表示,他覺得會議主要還是討論東西吉廊道的保存,但下午的協作會議卻在討論海巡、保七的執法,他認為應切入重點,而不是在執法上糾結。不過,他很稱讚助理主持馬克,以逐步確認事實的方式釐清議題,他認為這樣的作法讓議題清楚不少。
心智圖有幫助議題釐清嗎?無論是漁會代表或是鄉長,都認為心智圖有一定程度的幫助。漁會代表認為,這些議題基本上之前都討論過,大家也清楚脈絡。但無論是漁會代表或是鄉長,對於後續能怎麼使用心智圖?能不能拿來跟漁民說明這次會議的內容?他們都覺得還需要再嘗試與觀察。
不過,也有第一次參與協作會議的公務同仁表示,他很驚訝,與會者能在會議上提出自己的想法,讓政府機關能看見未來政策推動的方向,這是他在參與會議之前沒有想過的狀況。他認為,這次的會議形式比較能協助與會者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對後續解決方案產生共識,也能透過網路充分表達不同的立場。
數位落差難彌補,協作會議需更多轉譯
此次會議由於提案人主要使用網路方式動員,而相對的利害關係人主要為漁民,因此許多參與者都觀察到資訊上的落差。舉例來說,這次的會議通知由澎湖縣政府在網路上公告周知,但很多漁民、鄉代表希望能拿到紙本,對他們比較尊重。與會的鄉長也說,一開始政府部會的報告,對漁民來說過於艱澀,希望未來用語可以更友善。
參與會議的公務員觀察,因為數位落差的關係,很多漁民不一定理解網路連署的機制,也容易以為和過去的說明會一樣,誤以為政府要強硬通過禁漁區,因此一開始其實氣氛有點對立。但是隨著會議的進行,大家發現意見會逐步被收入心智圖,之後就比較和緩,甚至願意一起參與協作會議。
一位在現場採訪的記者也表示,網路世界的網友習慣用網路、文字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是對漁民來說,他們可能習慣用述說的方式,因此在資訊表達上,需要設計更多的平衡方式。政府同仁也發現,漁民朋友一般不太熟悉網路,也不習慣用文字的方式表達意見,因此現場設立的「發言單」等機制,對於漁民表達感受幫助不大,他們比較習慣循傳統的抗議方式表達訴求。「網路鄉民不要用自己的方式去看在地的鄉民」,這位公務同仁語重心長地說。
海洋公民基金會的孫繼智則建議,未來協作會議若有足夠資源,除了提早提供資料之外,也可以用訪談的方式,多收集在地居民的意見,讓他們用最熟悉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訴求,也能容納更多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