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萬年以來,在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相互碰撞中,台灣一直持續向上、仰望星空——未來也就是這樣。」

🌌 2016 年我就任前一個月,在問答平台上開放各界發問,當時,來自香港 TVB 的記者問我,「你對台灣的願景是什麼?當你心中想到『台灣』時,你如何想像她的未來?」這是當時我給的回答。

⛰ 板塊推擠,造就地表下遍佈斷層帶,這是台灣多地震的主因。對我來說,這片土地上的人類文明,也一樣有著「斷層」。

🇹🇼 1987 年,中華民國政府解除近 40 年的戒嚴,長期衝突的「威權」與「自由」兩大板塊,就此位移。

🗽 解嚴 30 年來,雖然經歷威權和習慣自由的世代之間,時常意見相左,但互相磨合、推擠的過程,也造就了亞洲最開放自由的公民社會。

🔢 傳統的議題對話,大多將參與者分為正反雙方,討論時容易趨向兩極化,甚至造成互相對立、攻訐。但近年來,在數位工具的輔助下,有了更多元的對話方式。

📈 Pol.is 就是其中一個被廣泛利用的工具。每個人可以在議題頁面上提出想法,再讓其他參與者用「同意」、「不同意」、「略過」三個選項,對彼此的想法表達感受。系統根據參與者的意見和投票結果,計算出參與者和其他人立場間的距離之後,以視覺化的方式,來呈現所有人的光譜。

💞 2015 年,在數位經濟法規調適平台(vTaiwan)上,利害關係人便是透過 Pol.is,一起討論出「多元化計程車」的政策方向。這樣的設計,超脫了以往數人頭、非贏即輸的做法——除了一目了然地呈現不同意見,參與者也可以看到持不同意見者,可能是身邊認識的人,進而重新凝聚共識。

🤝 當年記者問我的問題,每個人的回答必然各有不同。如今,透過這套方法,我們有機會找出彼此的交集。

💬 從 vTaiwan 的經驗出發,台灣與加拿大、西班牙、丹麥、新加坡各地的開源社群持續改進 Pol.is,加強資安保障、落實歐盟的隱私保護規範,也添加了自動翻譯的功能。今年四月起,美國在台協會(AIT)與行政院的合作,便是以新調整的 Pol.is 為基礎,搭建「數位對話平台」(talkto.ait.org.tw)。

🌐 這也是第一次,臺美雙方將共同關注的議題,開放讓民眾一起討論。我相信這會成為未來的示範:讓國際合作,不再只是政府與政府的協定,更是人民與人民之間的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