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0日,PDIS於財政部資訊中心舉辦第41次協作會議,討論《汽機車燃料稅改隨油徵收》提案。此案於6月29日,由網友billy在Join平台上提案,他指出,汽機車燃料使用費的徵收是為了維修公路路面,應該循使用者付費的原則隨油徵收,使用大眾運輸交通工具的民眾不用被迫負擔額外的費用,平時用路多的駕駛人也才有動力節油減碳。

根據《公路法》第27條規定:「公路主管機關,為公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所需經費,得徵收汽車燃料使用費(下稱「汽燃費)……」,從此可知,汽燃費的徵收是為了做公路養護、修建與安全管理所需,現行徵收方式是依照車輛之種類、使用目的(自用或營業)與排氣量,每年(季)徵收固定費額。

汽燃費徵收方案有三種 各國均有類似制度

各國其實都有類似的制度徵收相關費用以維護路面,但根據計算的方式,可概分為「隨車徵收」、「隨油徵收」與「隨里程徵收」。

隨車徵收一般依據車重進行徵收,台灣則以排氣量作為推斷車重之基礎,計算相應費用。雖然徵收成本相對低,但較不符合「使用者付費」之原則。隨油徵收是隨燃油進行徵收,但在技術不斷創新的現在,需要考慮如電動車、油電混合車等之用路不用油的狀況,以及用油不用路的狀況,比如農機具、發電機用的油料等等,相較之下規劃較為困難,甚至需要因應電動車的情況另外創設徵收管道。隨里程徵收方面,雖然較符合使用者付費的原則,但是恐怕需要車輛上之行車電腦裝設相應之介面進行記錄,或需要傳輸與登錄的管道,相較之下較為複雜,也可能有侵犯隱私的疑慮。

根據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17年10月所做之《汽車燃料使用費徵收制度之研究成果報告》,以及事前訪談補充,民眾、政府或業者在意的因素不太相同。

對民眾來說,他們在意的要素有公平、簡單、隱私。在公平方面,民眾希望能落實使用者付費原則,讓付費可以更公平;費收機制要簡單便利,若是太不親民,可能引發民怨;最後,則希望能保障隱私,不要過度暴露太多個人行動資料給政府。

但政府在意的要素是行政成本、執法、對運輸業衝擊、以及對財務的收入。行政成本方面,政府不希望行政成本過高,導致公務員的工作量變大;執法方面,相關費收機制不能違法,超出政府的權限,也不能難以執行,無法落實;如果因為收費造成運輸業成本提高,可能會影響物價,引發民怨;財務方面,新的費收機制不能導致收不到足額的費用。至於相關的產業業者,多是不希望改變費收機制之後提昇營運成本。

交通部認為,不論汽燃費採取何種徵收方式,應確保財源穩定,以維繫道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工作所需經費。徵收方式變革應避免大幅增加行政成本,並將社會經濟影響層面降至最低,且選擇適當時機推動。

隨油徵收問題多 隨里程徵收方案交通部研擬中

在會議一開始,交通部就說明,為了避免大眾誤會,交通部建議汽燃費更名為道路維管費,以免與國外的燃油稅混淆。關於提案內容,交通部說,根據大法官的釋憲內容,汽燃費的徵收目前沒有問題。若是隨油徵收,像是原先免徵的客運業、計程車,未來如何徵收、如何退費,是一個問題;同時,隨油徵收可能導致物價也跟著上漲,可能需要更多社會溝通。

交通部分享國外案例指出,由於許多車輛的燃油效率提昇,燃油稅的收入也不斷地降低,同時也因為電動車越來越多,在公平考量下,美國的燃油稅已經逐漸轉向「道路使用費」。目前在美國奧勒岡州已經試辦運行,於2015年實施雙軌制,有約七百多輛車在使用「道路使用費」,華盛頓州、加州也在積極進行測試隨里程徵收的方案。

交通部亦指出,根據美國AASHTO設計指南建議,不同車輛對於鋪面的損壞程度約略為軸重比例的4次方,重車對於路面之破壞及日後所需之維護費用遠高於一般自用車輛,未來可以以車重加上車行里程建立費收機制。

2017年11月13日,立法院已經決議要交通部儘速就隨里程徵收做相關的研究,目前研究將會到2019年5月29日截止。交通部指出,未來探討的部份包括五個層面,包含可行的技術,關於隱私、收費制度、資訊安全的探討;行政層面則要思考如何節省人事成本。最重要的部份是財務面,為了顧及財務的穩定與永續,要知道未來需要收到多少錢。由於汽燃費徵收制度涉及民眾權益,未來交通部也會研擬實施計畫以及實地測試計畫,之後才會做政策性決定。

小組討論狀況

遊覽車工會認為,目前交通部的免徵政策只針對大眾運輸與計程車,在產業圈並不公平,遊覽車也是大眾運輸的一種,應該也要納入免徵範圍。加油站工會則指出,目前之前的空污費徵收時,導致加油站的油價上升,使加油站的營業額增加,提高營業稅,也增加銀行刷卡的手續費,進而減少加油站的利潤。他們擔心若是汽燃費隨油徵收,恐怕也會發生類似的狀況,使加油站利潤再一次降低。

針對收費方案,有民眾指出,現在交通部收費標準以排氣量推斷車重,但是現在連大型運輸車輛都輕量化,排氣量大恐怕不見得能代表交通工具的重量越重。他認為這樣的標準恐怕是交通部便宜行事後的結果,建議仍以車重作為收費標準。至於改名為道路管理費之類的名稱,他認為沒有什麼問題。

另一位與會民眾則指出,政府應該要維持好的歸責,利用市場機制來讓制度更好。也有人指出,他們希望路面品質可以更好,不要過於頻繁的修路,導致路面品質低落。

美國奧勒岡州 以新技術建立隨里程徵收制度

交通部分享隨里程徵收的技術,美國奧勒岡州規定新的車上要安裝OBD2,會偵測車速與用油狀況;OBD2會把車子開多少里程與GPS資料傳送到管理平台。交通部團隊說,目前他們研究團隊正在研究數個方案,比如車子碼錶,但擔心會遭到竄改;如果使用OBD2,優點是可以讀取,但可能有誤差;如果回傳的資料包含GPS,就可能有侵犯個人隱私的問題。

另外一種是OBE,例如加上許多車聯網技術的OBU;另外也可以使用近距離通訊的Beacon連線到手機,再回傳資訊。使用ETC偵測也可能是一個方法,但可能變成每個馬路都要安裝ETC,可能比較麻煩。交通部指出,Beacon加新手機、使用ETC追蹤的可能性比較低,所以主要評估前面三個方案,也就是碼錶、OBD2與OBE的方案。交通部指出,目前正在研擬可行方案,未來會提到產業界再來討論。

製作新表格 協助小組聚焦討論

為了方便大家討論,下午的討論製作了不一樣的表格以協助大家討論。表格分成四個象限,分別代表現狀、隨油徵收、隨里程與里程+車重等四個方案;在現狀方案中又分出了隨車重徵收的方案。

設計用以討論的新表格

每個方案都各自有公平性、複雜度、行政成本、相關產業成本、使用者成本等欄位,以及「其他」欄位,以分類與會者的意見種類。

在分組討論後,緊接著就是各組報告的時間。

各組討論 均認為隨里程徵收較公平

第一組指出,如果「維持現況」,不管實際用路狀況,一律付齊頭式平等的費用,比較類似其他先進會中提到的公益性大於公平性。他們認為目前以排氣量做分類,跟實際的使用頻度及道路破壞狀況根本沒有關係,是較不公平的。或許這個徵收方式較為單一、簡單,但現在看起來有些便宜行事。這組建議,徵收標準應重新計算。由於民眾沒有辦法辨識500億徵收完畢是如何分配給各地政府實際使用與支用,所以課徵的公平性會一再被檢證。

雖然現階段還沒有加諸其他科技配備的情況之下,「隨油徵收」方案最能反映上路的狀況,但是科技進步讓油耗表現越來越好,以及用油不代表用路的狀況,這個方案可能在公平正義會有疑慮;同時,在落實上可能也需要加油站的身分辨識機制,行政作業上相對複雜,增加的營業費用可能也導致加油站的虧損。針對油電車、電動車可能也需要另外配套的徵收方式。

小組報告現場

在隨里程徵收的部份,根據運研所的報告,國際趨勢上,各國為了財源穩定及真實反映用車狀況,近年來多改採隨里程徵收,不可否認這個可能是最終、最公平的方式。如果要讓道路實際破壞程度是可以被衡量,可以再加上車重作為考量因素。不過,政府投入建置成本、車上裝機相關成本的負擔相當龐大,在技術完全許可且成熟的情況下,隨里程徵收才可能普及;同時,政府除了蒐集行駛里程外,可能還要考量個人隱私保護的部份,應依照個資法保護個人資料。針對相關業者的成本增加,政府需要考量配套用作平穩物價。第一組還建議,所有的收費都應該分為營業與自用,並規劃不同的費收方案。

第二組認為,汽燃費這個費用有徵收必要,但在徵收的方法上,可以考慮調整為基礎費用加上依照不同使用的狀況來徵收的方式。

在現狀上,第二組指出,有些營業用車以公共利益為目的,因此不用徵收汽燃費,但是他們還是對道路路面有破壞、使用,可能是不公平的地方。在計算標準方面,第二組認為以排氣量計算的標準比較過時,可以改用馬力、車重的方式去計算。隨油徵收的部份,第二組擔心電動車會因此收不到費用;同時,車子油耗不同,可能也不是完全公平。如果還要考量辨識購油的用途,費收上也會比較困難。第二組也認為,若是由加油站來代徵費用,就要小心這筆費用被計算入營業稅,導致加油站被課徵額外的稅。也許可以適度給予加油業者手續費,補償這樣的損失。

第二組大部分的參與者認為隨里程徵收比較公平,並建議可以設定基本費用,再依照不同的里程加計費用。第二組也額外建議可以加上車重作為計算因子,可以更公平。不過第二組指出,可能要有方式分清楚高速公路或是其他路面的費率,同時里程的可信度也是個問題。他們建議政府可以訂出標準,讓產業界都能公平競爭,只要能做出符合標準的方式就能一起競爭這個市場,促進產業的發展。在制度設計上則要考量無法使用新技術的老車,以及新車安裝裝置的成本。第二組討論過程也有人提到日本的稅制,可以針對車子的重量去課稅,再加上里程使用費,結合起來成為新的道路使用費。

不過第二組也提醒,偏鄉的人因為沒有大眾運輸工具,可能需要有相應的配套給予減免,否則可能會不公平。偏鄉的網路環境如何傳回里程,也是一個問題。第二組建議初期可以用雙軌並行的方式,讓民眾自己選擇要用現行的方式,或是加入里程計價,再考量產業狀況訂定足夠時限,讓產業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分階段導入。

唐鳳於第二會場直播總結

唐鳳總結時指出,此次會議的結果會在主持團隊綜整後,於下週一的政務會議上與院長或其他政務委員分享,如果有明確裁示,就會讓相關的開放政府聯絡人知道;主辦的部會也會在連署平台上把這次會議的討論脈絡與綜整意見分享給附議人,未來逐字稿議題手冊心智圖等相關資料也會對外公開。不過,由於汽燃費牽涉法律修正,即使是修改名稱,還是要回到立法院來做處理。但未來若是其他立法委員對這件事情有興趣,他們都能參考這次會議的資料來展開討論,就不會一再的討論相同的問題。最後,唐鳳誠摯地感謝與會的朋友,「感謝今天大家對於立法、行政品質的推進」。

桌長引導討論獲好評 附議人認同交通部研擬方向

與會的公務員表示,此次會議的狀況如他們的預期,不過使用的一些工具,如心智圖,他們較難掌握。工會代表則比較在意政策的延續性,希望政府的政策能有一致性的結果,不會隨時改變。有人建議利害關係人可以更細分,比如此次的隨里程徵收方案中,驗車廠是確認OBD正確性的重要角色,他們的缺乏可能就相對重要。

附議者認為,政府不該只聽到產業的聲音,也應該廣納消費族群的聲音,否則最後可能就會圖利財團與廠商。他們指出,一般民眾可能認為「怎麼討論這麼久?」他們往往感覺官方的回應慢半拍,很希望知道何時才會有改變。同時,他們也指出,人民要的是淺顯易懂的說明,有些說明過於文鄒鄒,可能無助於溝通。他們希望不希望找大家來開會以後變成摸頭大會,還是希望政府能為了國家好,未來能多聆聽人民的聲音。

對於這次的會議,與會的附議人認為有幫助,在小組的討論發散時,桌長會適時的把討論拉回。有些公部門的人會提出一些之前他們沒聽過的想法,也有許多工會代表分享實務上的困擾,都有幫助一起討論的附議人了解不同利害關係人的想法。附議人說,對於交通部研議隨里程徵收的方向,他們持贊同意見,未來也會持續關心這個議題。

與會的學者表示,主持團隊的收攏能力和資訊統整很強,所以能有效的討論;小組討論時,大家能從情緒或直觀的發言,進一步討論出具體建議,公部門能讓民眾提供意見,參與政策規劃的過程,並對方案的優缺點做出盤典,對公部門來說很有用,也很珍貴。不過,他認為利害關係人不夠多元,雖然產業界來了很多人,但附議人聲音不夠多元,建議可以徵求更多不同立場的民眾一起參與。這位學者分享,在這場會議中,他感受到公民參與還是很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