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實聯制自 5 月推出後,迅速成為了臺灣人生活的一部分。不用安裝新的 App、只要掃 QR Code 後傳送簡訊的簡便做法,讓透過手機紀錄足跡,成為大多數人出入公共場所時的直覺習慣。

簡訊實聯制獲得的資料,都儲存在每個人手機門號所屬的電信公司,要如何在保障個資安全的情況下,讓這些資料妥善運用於疫調工作中?為此,指揮中心建置了整合熱區地圖、疫調軌跡、簡訊實聯制疫調查詢等功能的「疫調輔助平台」,讓第一線疫調人員快速掌握疫情可能影響範圍。

以簡訊實聯制的民眾資料調閱紀錄查詢服務為例,由於疫調人員時常需要查詢特定門號的足跡,以確認疫情可能影響範圍。為了讓民眾了解自己的足跡是否受到妥善使用,民眾只要進入網頁,通過自己名下的手機號碼認證,就可以查到這個號碼的實聯制紀錄,在過去 28 天內是否曾被疫調人員調閱。

值得注意的是,當疫調人員申請查詢特定門號時,是透過疫調輔助平台向電信商申請該門號的足跡紀錄,獲得紀錄後也只能查閱,足跡紀錄不會留存在平台上,疫調輔助平台的資料庫只會紀錄「哪一個單位的疫調人員在何時查過某一支手機門號」,在 28 天後,這些查詢紀錄也都將全數刪除。

這個做法的重點,在於體現開放政府的核心理念:給出交代(Accountability)。

另一方面,在出現新的挑戰時,我們也及時改善。6 月時,有位法官在審核刑事警察局搜索票聲請書時,發現卷證出現簡訊實聯制的資料,於是投書報紙,質疑其合法性。經過各方討論後,法務部也作出解釋:簡訊實聯制不是私人通訊,不在通訊保障監察法調取或監聽的範圍;電信機構及司法機關也將採取具體措施,排除通訊監察觸及簡訊實聯制的資料。

數位政策發展中,個資保護和資通安全一向是備受矚目的重點。在臺灣,我們除了嚴格限制資料的使用範圍,也開放民眾查詢自己資料。這樣從個人角度收集資料、而以公民自主權為中心的做法,更是數位發展的核心理念:「資料取用必須有所本,個人數據才能有所為」。

透過便利安全的方式收集資料,並在使用資料時謹守「給出交代」的原則,臺灣不僅示範出何謂省時省力又讓人安心的數位創新,也為數位防疫的做法寫下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