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專欄:從「暖實力」到「影響力」
我們會採用「影響力評估」的精神,透過公民協作,凝聚成《開放政府國家行動方案》,讓世界看見臺灣民主的「暖實力」,如何轉化為全球的「影響力」。
📈 在商業領域中,是否要投資某個產品或服務,投資報酬率(Return on Investment, ROI)往往是重要的參考指標。透過財務公式的運算,損益平衡和獲利,都可以一目了然。
❓ 但是這樣的做法,卻難以直接套用在具有公共利益的行動上。例如我曾介紹過的三輪自駕車、或是「投票指南」網站,這些創新成果帶來的公共利益,往往難以成為導入財報公式中的具體數字。要怎麼證明這些成果是有效的呢?這是社會創新領域的重要課題。
🔄 隨著這樣的需求日益增加,許多「影響力評估」方法應運而生。例如歐盟「社會報告倡議組織」(Social Reporting Initiative, SRI)建立的「社會報告標準」(Social Reporting Standard, SRS)。SRS 以 IOOI(input → output → outcome → impact)為架構,完整呈現組織願景、相關行動以及後續影響。
💵 與投報率類似的「社會投資報酬率」(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則融合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模型。例如計算結果是 4.5,就表示每投入 1 元,就可以創造 4.5 元的社會價值。
💁 這些新的評估方法,讓社會部門的公益產出,也能像計算投報率一樣,讓所有投入行動的人知道,自己在做的事,為社會與環境帶來多少實質效益。
📐 公部門的許多專案,都對社會造成千絲萬縷的影響。因此,「影響力評估」也受到各國政府的廣泛重視,成為輔助決策的工具。以「開放政府」來說,由於扣合了第十六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現在已成為世界各國的政策方針。無論是跨部門的資料運用,或是與公民社群的協作,都很需要全球通用的評估指標,讓社群和政府互相接軌、順暢前進。
🌎 我現在正在加拿大,參加「開放政府夥伴聯盟」(Open Government Partnership, OGP)高峰會。今年臺灣不僅受邀分享「總統盃黑客松」的經驗,也將協助與會的公民科技社群與各國政府代表,製作出共同認可、相互參照的評估模式,讓「開放」的成效不再只有資料集的數量,更能實際量測對民眾生活的影響。
💞 臺灣擁有世界最活躍的開放社群之一。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會採用「影響力評估」的精神,透過公民協作,凝聚成《開放政府國家行動方案》,讓世界看見臺灣民主的「暖實力」,如何轉化為全球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