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7 日,在財稅資訊中心舉辦了第 19 次開放政府聯絡人的協作會議。這次的會議是關於教師兼任行政職務的問題。目前,由於教師人力不足,許多學校被迫要求教師兼任行政職務。但是兼任行政職務的時候,一方面業務繁雜,以及可能無法在寒暑假休假,福利不足,許多老師都沒有意願擔任行政職務。面對許多與教育第一線較無關係的公文、繁雜的成效與訪視評鑑,兼任行政職務的老師面臨繁重的工作壓力。

因此,在 Uma Wu 的提案之下,9109位民眾連署「中小學教師兼任行政應以「輔助教學」為第一要務,與教學無關之公文、報告、計畫……等,應大幅減量」一案,希望教育部能重視兼任行政職務的老師,能緩解第一線老師的困擾。

連署民眾指出,許多學校在教師員額不足的狀況下讓許多老師兼任行政職。這些行政職很多時候需要專業訓練才能擔任,但在員額不足的狀況下,許多老師只能硬著頭皮接下來。在能力不足的狀況下,這些行政職工作會造成同仁更大的壓力。

除了教學以外,這些教師被迫應付許多的訪視評鑑,以及製作種種成效的相關報告。他期待,透過行政工作的減量,可以讓老師能回歸教學,發揮他們的教育專業。一位校長也說,雖然大校、小校的資源有落差,但由於評鑑項目都相同,小校的人力資源更緊缺,使老師的壓力更大。

教育部的同仁解釋,目前教育部有發現許多第一線教師被迫應付許多與教學無關的功能,正在研議要減輕學校老師的相關負擔。對於相關的評鑑與訪視,以及相關的指標,也在研議要減少當中。不過,在員額方面,受限於總員額法,難有具體的增加,有些與採購相關的業務,也得與工程會研討有沒有修正的可能。

在報告之後,由與會的提案民眾與教育部,就已釐清的脈絡進行補充,並分成兩組,分別釐清行政減量與訪視評鑑有沒有具體的改善方法。

經過釐清之後大家發現,在減輕行政負擔部分,要建立公文過濾機制、聘請專業人力加以補齊,可能也要讓小校免辦部分業務。訪視評鑑的方面,則最好先思考如何歸零,釐清哪些訪視評鑑仍必須存在,也要考量大校小校友不同而有不同的分別。在規劃評鑑指標的同時,也要確保能契合第一線的教育實務。

經過眾人的協作,成果將會以realtime board的形式公開,並由唐鳳向院長以及相關督導政委報告,會議資料則可作為教育部後續相關政策的推動參考。之後,在每個月的PO會議上,都會對歷次協作會議的結果進行追蹤。

協作會議,幫助與會者看清議題脈絡

協作會議的進行,主要是以不同顏色的便利貼,貼在相應的位置,以幫助與會者一起思考。在貼上便利貼的同時,大家也會對便利貼的內容一起討論與思考,進而釐清上面的描述。

在釐清議題的同時,協作會議的形式其實也改變了參與者對議題的想像。教育部的同仁就說,他們發現這個議題其實不像一開始所想的這麼簡單,在人力的方面就牽涉銓敘部與人力總處,而學校收到許多與教育較無關係公文的部份,則與每個部會都有關係。

若是能多舉行幾次類似的會議對焦,就能盤點出更多真正的利害關係人一起來討論。參與的民眾也認為,此次協作會議的利害關係人不足,如家長,或甚至學生的角色就沒有放進來一起討論,希望未來類似的協作會議能仔細盤點相關的利害關係人。

協作會議的形式,也讓公務機關的同仁有機會與民眾說明執行上的難處。對於參與的提案老師來說,透過這次協作會議,他們更清楚在議題背後,教育部所面臨的侷限。有公務人員就指出,有許多政策在推動時,若指定學校作為轉發對象,增加許多觸擊對象,可以成為績效的一部分;加上許多部會自己認為與教育有關係的部份,就會請相關單位協助轉發,這些公文就會成為學校單位的負擔。

這個狀況要如何處理?除了建議各個部會自行注意外,也只能透過此次協作會議所討論的方案,由教育部做教育專業的把關、地方政府教育局過濾、學校自行決定是否執行等作法,盡量協助處理。至於其他增加學校員額的方式,則涉及銓敘部與人事總處與總員額法,因此與會的提案老師也能理解教育部同仁的困難之處,不強求人力資源的問題能在短期間內解決。

溝通管道是否暢通?體制內外不同調

在溝通管道方面,公務體系的同仁認為,就目前而言,溝通管道是暢通的,透過教育局、首長信箱或是電話等方式,基層老師可以向上反映意見,聲音也不致於消音。

不過,提案的老師則有不同的想法。他們說,若是透過這些窗口反映意見,一來容易被人知道是誰,在體制內可能就會「不好過」;另一方面,這些管道總是一次一次的單獨反映,對於教育局或教育部同仁來說,可能會誤判問題的規模很小。透過 Join 平台的連署,就能讓教育部同仁認知到問題可能牽涉到非常廣的層面,或已經演變為更嚴峻的狀況。

民眾與公務同仁一起協作
民眾與公務同仁一起協作

與會民眾關心後續成效與追蹤

與會的民眾說,在提案之前,就有許多人潑冷水,認為這樣的提案平台到最後還是船過水無痕,「討論了一整天,然後呢?」他們期待,除了協作會議資料釋出之外,後續能有追蹤進度的方式,或是讓提案人也能定期知道教育部處理狀況。透過這樣的後續追蹤,他們才能真的確認協作會議確實發揮了效果。

也有與會的民眾提到,應該在各部會評估後,由政委的高度定期出具追蹤或評估報告,比較能推動後續的進展。不過對於這一點,唐鳳認為,政委的職責應該是協調各部會進行,後續的流程盡量不該有政委的角色,以免當他不再擔任政委後,這樣的協作會議,會因為失去他的角色而無法進行。

雖然推動上有一段時間的適應期,但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部會與公務同仁已經開始習慣協作會議的形式,並逐漸內化到政府當中。

民眾在協作會議之後上台報告成果
民眾在協作會議之後上台報告成果

以協作會議形式培養思辨能力

與會的民眾普遍認為協作會議的形式很棒,這樣的會議讓他們感受到政府確實打開大門;還有與會的校長表示,他將會把這一套協作會議的形式帶回學校,用類似的方式嘗試與老師、與學生一起溝通校務。

也有老師指出,這樣的討論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培養思辨能力,可以嘗試從小就用這樣的方式凝聚共識,對於環境、社會、國家,也能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思辨找出自己的看法,或透過這樣的協作會議嘗試說服別人、檢驗自己的說法是否正確。

或許,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實踐,開放政府的理念不只能讓公務同仁學會與民眾溝通的新方法,也能透過與會的民眾,帶到社會的各個場域,讓更多的人能透過思辨,嘗試關心公共議題,一起思考社會未來的方向。

主持人張芳睿報告議題之後的處理方式
主持人張芳睿報告議題之後的處理方式